本文目錄
一、香港昔日的交通工具有
電車:電車是中國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tǒng),來往中國香港島區(qū)的筲箕灣及堅尼地城,另有環(huán)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可接載24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采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tǒng)。中國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中國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中國香港電車不僅是港島區(qū)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中國香港電車現由法國威立雅運輸集團旗下的中國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人力車:人力車,是一種人力的交通工具,一般有兩個輪子,上有座位可坐一到二人,由一個人在前面拉行。黃包車起源于19世紀后期的日本,被稱作人力車。中國香港的人力車于1874年由一位商人從日本購入,幾年間成為一種流行的交通工具,并在1883年開始管制人力車出租服務,主要對車輛的牌照及車夫的儀容(「陸軍裝」發(fā)型及不可留長指甲)作管制。數目由1896年的585輛倍增至1920年代超過3
000輛。但隨著1924年引入出租汽車(的士),人力車約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開始衰落,約于1980年代起以變成以游客為對象,至2009年僅余3個持牌車夫。巴士:巴士是一種用來輸送大量乘客的汽車,經常使用在長途或大眾運輸。巴士在中國大陸又稱為公交車、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簡稱;臺灣又稱為公車(短途)、客運(長短途)或巴士(長途);而港澳地區(qū)則直接以英語 Bus的譯音稱為巴士。巴士起源于19世紀的法國,是最早的大眾運輸工具香港旅游包車?,F代客車一般外形為長方體,有窗,車內設置座位。一般來說,巴士是最普遍的一種公共交通工具。小巴:中國香港的公共小型巴士(簡稱小巴,俗稱Van仔)是載客量為16人的空調客運車輛,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根據現時中國香港法例規(guī)定,全中國香港只可有4
350輛小巴營運。根據小巴牌照類別,可分為「紅色小巴」及「綠色專線小巴」兩種。港鐵:港鐵,意指「中國香港鐵路」,英文為 MTR,是中國香港最大的基于鐵路的交通運輸系統(tǒng)。港鐵泛指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 9條港鐵路線,廣義上還包括一條連接機場及中國香港市中心的機場快線、一個擁有 12條路線的輕鐵系統(tǒng)以及一個旅游纜車系統(tǒng)昂坪360,組成貫通港九新界、市區(qū)及多個新市鎮(zhèn),總計84個港鐵車站及68個輕鐵車站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tǒng)亦包括接駁巴士、城際客運及中國鐵路貨運服務。綜合港鐵系統(tǒng)由中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于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系統(tǒng)及九鐵系統(tǒng)合并而成。其中東鐵線始建于1906年,于1910年通車,是連接中國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線;而以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線觀塘線則于1979年通車,成為中國香港鐵路史的里程碑。此后,港鐵經多年不斷擴展,更成為「國際都市鐵路聯(lián)會」的創(chuàng)會會員之一。2008年8月,港鐵成為唯一提供「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鐵路運輸服務」的交通運輸系統(tǒng)。于2009年,港鐵本地鐵路路線過去12個月的累積載客量超過12億人次,平均周日載客量達35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tǒng)之一。的士:中國香港的士,即中國香港的計程車,「的士」一字是從的士的英語「Taxi」音譯出來的。乘客上車后指明目的地,司機直接駕駛前往,是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車費根據車程及等候時間而定,而存放行李、電話召喚的士及使用收費道路等則需繳付附加費用。中國香港各區(qū)設有不少的士站供乘客等候的士,而部分停車禁區(qū)亦設有一些的士專用的上落客位置。
zh.***/zh-/%E5%B1%B1%E9%A0%82%E7%BA%9C%E8%BB%8A山頂纜車(1888年5月30日至今)是中國香港最早運作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亞洲地區(qū)第一條纜索鐵路,來往中國香港島的中環(huán)花園道和太平山爐峰峽。山頂纜車路軌全長1.4公里,坡度4至27度,海拔28米至396米,車站包括花園道總站、堅尼地道站、麥當勞道站、梅道站、白加道站和山頂總站,來往兩個總站車程約8分鐘。山頂纜車靠直徑44毫米及斷裂應力139公噸的鋼纜拉動,路軌軌距1520毫米,全程大部分地方均是單軌行駛,于中央位置,設有兩組路軌供兩部纜車交叉上落。山頂纜車由兩部鉸接式纜車以相反方向行走,每個小時可載2
香港黃包車起源(香港黃包車起源于哪一年)" title="香港黃包車起源(香港黃包車起源于哪一年)" >
800名人次。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mons/thumb/3/38/VictoriaPeakTram/300px-VictoriaPeakTram香港著名景點
電車---于1904年開始投入服務至今... tramways/b5/home中式帆船---早期漁民用o既水上交通
現已很少見... 1-hong-kongdukling人力車---又稱作黃包車,或者東洋車,是一種人力的交通工具,一般有兩個輪子,上有座位可坐一到二人,由一個人在前面拉行。 zh.***/zh/%E4%BA%BA%E5%8A%9B%E8%BB%8A
二、黃包車起源于哪里
1、黃包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其前身叫“東洋車”,又稱人力車,約1870年創(chuàng)制。1873年,法國商人米拉看到上海租界日趨繁榮,交通工具的不敷應用,便向法租界公董局呈請,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經法租界與公共租界當局協(xié)商,同意發(fā)放人力車執(zhí)照,并批準香港包車回汕頭。次年3月,米拉開設了上海第一家人力車公司,并從日本引進300輛人力車,人稱“東洋車”。
2、民國初年,黃包車已風靡京、津、滬、漢等大都市。武進縣于民國六年(1917年)籌建人力車公司,民國七年第一家人力車公司合興賃代所開始營業(yè)。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已有中合興、北合興、老合興等3家,另有快利一家未列入。
3、早期的人力車為木制車輪,外裹鐵皮,行車顛簸,且易損傷路面,后改為鋼絲橡膠輪,行車平穩(wěn),拖拉也省力香港推薦景點。人力車無油耗,無污染,便利經濟,一經引進,便一發(fā)不可收地流行開來。1882年上海租界內已有1500輛,1900年達4647輛。到1914年,僅公共租界就有9178輛。為了區(qū)別于私人包車,工部局發(fā)布規(guī)則,所有公共人力車須漆成黃色,從此“黃包車”成為人力車的代稱。
4、經過幾十年技術改進,黃包車使用打氣輪胎,車座換成彈簧坐墊,增加了靠背,乘坐較為舒適。黃包車的車資低廉,從外灘到大世界收費一角二分,沒有帶錢也可以付郵票。當時上海人出門辦事、購物、走親訪友,黃包車是主要的代步工具,也成為一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