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一、日本硫磺島的火山現象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arth Scienc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Ibaraki,Japan Masahisa Kakiuch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Faculty of Science,Gakushuin University,Tokyo,Japan)
摘要利用NaI(T1)探測儀在硫磺島進行了10個點的γ射線測量。γ射線光譜通過多道脈沖高度分析儀獲得。惰性氣體222Rn的支族214Bi的7射線的高強度如我們所預料的在此島的北部觀測到,這里是活動地區(qū)。γ射線觀測數據反映了硫磺島北部流體運移的存在。證明了γ射線測量方法對于評價火山的活動性是有效的。
我們測量了硫磺島火山水中氫和氧的穩(wěn)定同位素比率、氚濃度和氯離子濃度,得到了δD、δ18O高濃度,氚和氯離子的低濃度。所得數據表明硫磺島火山熱水的成因應該歸因于深部海水,而且發(fā)生在硫磺島的許多微震是由地下深部正在重復進行的海水氣-液分離過程中流體的流動、擴散或振動引起的。日本景點日文
硫磺島位于北緯24°45′~20°48′N,東經141°17′~141°19′E,南至東京灣口約1250km(圖1)。此火山島地處伊豆-馬里亞納弧的南部,伊豆-馬里亞納弧包括本山(MOT)和折缽山(SUR)兩個活火山。在島的各個角落都有氣體噴出和火山水涌出。通常地震活動平均每天3~4次[2]。當地震活動顯著時,地震活動猛增約8倍,并且地震發(fā)生接近30次[2]。這些地震的規(guī)模為0~0.2級,而且大多數地震在1級以內。在絕大多數事例中,地震的震源在震中距2.5km,深度小于2km[1]。
進行硫磺島上7射線測量的目的是探測流體上涌速率和活動地區(qū)活動性之間的關系。光譜γ射線測量能夠獲得由214Bi發(fā)出的特征γ射線,214Bi是半衰期為3.825d的鈾衰變系列中222Rn的支族日本景點分布。鈾衰變系列顯示于圖2中。因為222Rn是一種惰性氣體,222Rn濃度測量有利于檢驗流體的上涌速率[1]。除此特性之外,由于222Rn具有相當短的半衰期,那么可以通過γ射線探測儀測定的214Bi濃度就相當于222Rn濃度,即流體上涌的活動性。
為了評價發(fā)生在硫磺島地下的火山現象,我們測量了3個點的火山水中氫和氧的穩(wěn)定同位素比率,氚和氯離子濃度。
圖1硫磺島的位置和γ射線測量點的位置
γ射線光譜和γ射線測量結果的實例分別見圖3和圖4。此圖顯示了下列感興趣事實。此島的北部火山水中具有相對高的222Rn濃度。這就是,本山的222Rn濃度高于折缽山的222Rn濃度。我們知道含有214Bi父族222Rn的火山氣體應該是從硫磺島地下深部向上向本山運移的。
圖3硫磺島上觀測的γ射線光譜實例IWO位于活動地區(qū),No.8位于非活動地區(qū)
δD、δ18O、氚和氯離子濃度數據顯示于表1中。采集于島上4個點的火山水中氫和氧的穩(wěn)定同位素比率分別是:δD=+32.2‰~+42.5‰,δ18O=+8.7‰~+11.3‰。與硫磺島上雨水的δD=-8.0‰、δ18O=-1.6‰以及地表海水的δD=+0.9‰、δ18O=+0‰比較表明,火山水中明顯的富集D和18O。落在硫磺島上的雨水和地表海水中氚濃度分別是5.3T.U.和4.3T.U.。與它們相比較,火山水中氚濃度明顯為低值(0~2T.U.)。進一步,與硫磺島周邊地表海水中大約為563mmol/L的氯離子濃度相比較,火山水中氯離子濃度相當低,為0.2~6.8mmol/L。深部海水、地表海水、雨水和巖漿水可以被認為是形成硫磺島火山水成因的因素,但是硫磺島火山水中相當低的氚濃度表明火山水的成因既不是雨水也不是地表海水。此外,當考慮了巖漿水δD=-40‰~-80‰的低濃度時,很難解釋所得到的硫磺島相當高的δD濃度。結果,最恰當的考慮是認為火山水的成因應該歸因于深部海水。
表1火山水中氫和氧的穩(wěn)定同位素比率、氚和氯離子濃度
White等人[3]認為以氣體為主的體系是了解發(fā)生在硫磺島地下火山現象的重要概念。為了解釋火山水δD、δ180的高濃度和氯離子的低濃度,我們把火山水模型作進一步描述:由于巖石和海水之間的相互作用,硫磺島地下深部的海水經過了D和18O的濃縮。經過氣-液分離的氣態(tài)由地熱能濃縮了所有的D和180,而且氣態(tài)又被凝聚。如此,被凝聚的氣態(tài)極度降低其氯化物濃度。我們猜測,硫磺島的火山水是在地下蒸發(fā)和凝聚這一過程被重復幾次之后才涌出地表的,所以發(fā)生在硫磺島的許多次微震是由在地下深部被重復的海水的氣-液分離過程中流體的流動、擴散或振動引起的。如上所述,因為發(fā)生在硫磺島的大多數微震震中深度小于2km,所以可以認為硫磺島的海水氣-液分離很少發(fā)生在大于2km的深度。
(1)在硫磺島的北部觀測到214Bi具有相當強的γ射線。這是含有214Bi的父族222Rn的氣體運移的證據。
(2)γ射線測量對于評價火山的活動性是有效的。
(3)硫磺島火山熱水的成因應該歸因于深部海水。
(4)發(fā)生在硫磺島上的許多微震是由在地下深部被重復的海水氣-液分離過程中流體的流動、擴散或振動產生的。
[1]M.Kasahara and Y.Ehara.Eight temporal seismic observations in 1968—1978 and microtremor activity on Iwo-jima,and upheaval model.Chigaku-zasshi,1985,94:62~71.
[2]T.kumagai.Volcanism and seismicity in the Iwo-jima volcanoes.Chigaku-zasshi,1985,94:53~61.
[3]D.E.White,L.J.P.Muffler and A.H.Truesdell.Vapor-dominated hydrothermal systems compared with hot-water systems.Econ.Geol.,1971,66:75~97.
[4]N.Yoshida and H.Tsukahara.Gamma-ray spectral survey and14C measurements on the biological communities at the subduction zone Sagami Trough using the submersible“SHINKAI 2000”J.Phys.Earth,1991.39:255~266.
二、日本硫磺島是在每年的哪一天對外界游客開放。
1、截止是2019年9月,日本硫磺島是不開放觀光客登島的。
2、硫磺島是由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管理,并設置空軍機場,跑道長2650米。登島需要特許,一般人無法到達島上,也不開放觀光客登島。美軍也會在硫磺島演練夜間在航空母艦上的戰(zhàn)機起降,日本航空自衛(wèi)隊也在此演習訓練。
3、硫磺島也是日本唯一能進行陸、海、空三個自衛(wèi)隊聯合作戰(zhàn)演習的地點。另外日本國土地理院氣象廳的職員也會定期來此進行火山觀測。
4、硫磺島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即折缽山,海拔160米,終年噴發(fā)著霧氣,硫磺味彌漫全島,故此得名。折缽山以北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稱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漸起伏,并有數座山峰,被稱為元山地區(qū),島上大部分地區(qū)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
5、硫磺島是一座由火山熔巖冷卻后形成的火山島,地形起伏,溝壑縱橫,熔洞密布,懸崖峭壁臨海高聳。從高空俯瞰,20余平方公里,大小的硫磺島像一只火雞,火雞頭位于島的西南端,高度168米的折缽山是全島制高點。
6、北部從雞背一直到東北部雞尾部分,是一片錯落起伏的高地,由一系列小山崗和陡峭的峽谷構成日本京東景點。小山崗高程大多百米左右,地形復雜,可伏重兵。南部雞脖子和雞胸部位,地勢低平,有一小片被梯狀臺地逼住的海灘,勉強可作登陸場。除此以外,全島沒有任何可供船舶??康腻^地或港灣。
7、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硫磺島
三、日本硫磺島的谷歌位置
硫磺島(日語:硫黃島いおうじま;英語:IwoJima)是位于西太平洋,屬于小笠原群島的一座火山島,是該群島的第二大島。它在東京以南1080千米的地方,南距關島1130千米。全島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最寬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平方公里,島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叫折缽山,海拔160米,終年噴發(fā)著霧氣,硫磺味彌漫全島,故此得名。折缽山以北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稱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漸起伏,并有數座山峰,被稱為元山地區(qū),島上大部分地區(qū)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硫磺島雖然島小人稀,但幾乎處在東京與塞班島中間位置,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島上的日軍不僅可以向東京提供早期預警,而且可以起飛戰(zhàn)斗機進行攔截,甚至還能不斷出動飛機攻擊美軍在塞班島等地的機場,大大降低美軍對日本本土戰(zhàn)略轟炸的作用。硫磺島對美軍而言,簡直是如鯁在喉。1945年2月,美軍登陸硫磺島后,美日硫磺島攻防戰(zhàn)正式在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