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一、宜豐著名的旅游景點(diǎn)
想要到宜豐進(jìn)行游玩嗎,那么在宜豐都有哪些旅游景點(diǎn)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宜豐著名的旅游景點(diǎn),歡迎閱讀。
位于縣城南郊,是省級森林公園,也是全省縣級最大的公園。由南屏山、釣月灣、鹿洲三部分組成,由于歷越千年,文化積淀豐富,先后有許多文人墨客在此題詠,大文豪蘇東坡、蘇轍、黃庭堅(jiān)曾慕名訪竭,黃庭堅(jiān)小時候在此讀過書,并作《東郭南園記》;北宋著名詩僧惠洪描寫南園風(fēng)情的《秋千》詩,入選《千家詩》,誦為千古名篇,另一詩作《筠溪晚望》入選《宋詩紀(jì)事》使釣月灣名播中洲,南宋詞人劉辰菊在此寫下《小斜川亭記》,還有不少文人在此留下名篇,清嘉慶新昌縣令陳云章曾作詩贊美這一帶風(fēng)光:“此幫水木最清華,一路風(fēng)光似若耶”。該園建于1982年。
(1)岳飛塑像該塑像11噸重,為紀(jì)念岳飛在宜豐8年抗金而建。
(2)岳王廟(又名精忠祠)宋建炎四年(1130)至紹興三年,岳飛和他的兒子岳云率岳家軍數(shù)度轉(zhuǎn)戰(zhàn)宜豐,征伐金將領(lǐng)補(bǔ)顏鐵木爾、馬進(jìn)等,岳飛遣岳云從洪州運(yùn)米賑濟(jì)新昌饑民。為懷念岳家父子為新昌“御災(zāi)捍患”之功德,南宋時邑民在縣城立岳王廟以祀之。該廟始建于縣城東郊,因城市建設(shè)需要,故搬遷到這里的。此廟始建于南宋,明正德三年(1508)重修,嘉靖八年(1529)夏又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再次重修。原系磚木結(jié)構(gòu),前有門廳,中有廣坪,兩側(cè)有環(huán)廊,后棟6扇5間。大廳寬15米,總長9米,寬32米,建筑面積1248平方米。廟內(nèi)刻有“精忠祠”字樣的石香爐1只,明正德三年造。另有明正德三年云南按察司僉事、邑人陳懷經(jīng)所撰《新昌縣新建宋岳鄂武穆梁文》碑刻各1塊。1983年9月,岳王廟列為縣第一批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進(jìn)入廟門,為一大影壁,上書岳飛詩,詩曰:“立馬林崗豁戰(zhàn)眸,陣云開處一溪流。機(jī)舂水沚猶傳晉,黍秀宮庭孰憫周。南服只今殲小丑,北轅何日返神州。誓將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淚不收?!贝嗽娫里w自題“四都碓上追曹成至此感吟”,又作《題驟馬崗》?!绊陨稀痹诮褚素S橋西鄉(xiāng)灣里村附近此自助一藍(lán)將軍廟,祀宋岳飛裨將藍(lán)公。相傳這位藍(lán)將軍是岳飛的裨將,紹興初年岳飛追曹成來到四都時,藍(lán)將軍手執(zhí)令旗擂鼓督戰(zhàn),突然對方射來一箭,正中藍(lán)將軍心窩。藍(lán)將軍為鼓舞士氣,忍著劇痛,擂鼓不息,至死尸立田間不倒。百姓揮淚感戴,建大廟奉祀他,民間并流傳有“企石將軍”故事。相傳廟后有一岡,叫戰(zhàn)馬岡,岳飛感于藍(lán)將軍誓死殺敵的精神,在此地題詩一首。今岳王廟在岳飛塑像左邊,塑有岳云像,右邊側(cè)塑有中矢不倒的藍(lán)將軍像。這院內(nèi)前的石像分別是文武將士,對著廟跪在那里的是秦檜夫婦。
(3)九鐘樓在南屏山上,內(nèi)置9座古鐘。每值年頭歲尾,城中文人雅士踏雪登山,雅集鐘樓,靜候新年到來。夜半12時整,九鐘齊鳴,慶賀平安,祈禱幸福。子夜的鐘聲,悠悠揚(yáng)揚(yáng),回蕩全城,聞之者有若黃鐘之呂,心靈無不為之激蕩。南屏?xí)早娨殉蔀榭h城祈禱新年的雅習(xí)。樓內(nèi)所懸9鐘均為古佛寺、道觀之遺物,其中有明崇禎年鑄一口,余者皆為清康、雍、乾時所鑄。最精美者為黃崗院前村原五峰凈覺院中鐘,重400公斤,表體滑亮,其聲宏悅,為臨濟(jì)正宗三十五世住持德芳禪師募化十方信士之資鑄造。
(4)太子塔太子塔為唐肅宗第十四子李僖墓塔,屬江西省重點(diǎn)文保單位,李僖,唐肅宗第十四子,隨中唐著名高僧南陽慧忠國師出家,于建中三年到宜豐逍遙山修行,捐建資福寺,稱僖禪師,圓寂后葬于逍遙山,其墓塔俗名“太子塔”,并建有太子塔寺,寺已廢,塔尚存。該塔原座落在潭山鎮(zhèn)逍遙山的金錢山麓,1983年搬遷到此,為公園一重要古跡。
(5)廣福寺(原古南園)為北宋元豐年間所建。磚木結(jié)構(gòu)。系重檐翹角樓閣式的建筑群,經(jīng)歷代重修,古風(fēng)依存。主樓為“青玉堂”,面寬7間,進(jìn)深12米,立于石臺之上。正廳8柱3間,前有回廊,后有明窗,方磚鋪地。東有磚砌“聳蜃”、“跨虹”高臺橋,經(jīng)“雪洞”、“云梯”通達(dá)樓上,樓上為“寇霞閣”,可憑欄遠(yuǎn)眺。橋下有魚池。廳4室,有回廊,東連“樂靜齋”,西有“浩然亭”(八角二層重檐)。樓后山腰有“翼然亭”。旁有荷池、泉井,周有磚石圍墻。蘇軾、蘇轍來此拜會過蔡曾,黃庭也多次到此作客,并寫下了《東郭居士南園記》。北宋某著名詩僧惠洪的南園應(yīng)景詩《秋千》,南宋時入選《千家詩》,成為千古名篇,南園之名也因之廣揚(yáng)江南。
(6)兒童樂園為公園主體娛樂區(qū),設(shè)有歐式小城堡及迷宮、樓式溜溜板、退役戰(zhàn)斗機(jī)、群馬、秋千、過山車、卡丁車、電瓶車、搖擺機(jī)、海盜船、彎月飛車、美人魚、賽車場、蹦蹦床、充氣堡。
(7)烈士紀(jì)念碑紀(jì)念碑位于園區(qū)中央,方塔形,高20.2米,寬4米。整個結(jié)構(gòu)以磚為主,鋼筋水泥混凝而成。碑中仿毛澤東手書體再加鍍金的“革命烈士紀(jì)念碑”字,正前方碑上刻有978名革命烈士英名。
(8)植物園觀賞區(qū)有竹種園、梅園、桂花園、櫻花園、桃花園。
(9)民俗文化館該館已收藏本地傳統(tǒng)民俗用品500余件,分為手工作坊、農(nóng)耕用具、日常生活用品、民間藝匠工具等幾大類,建有油榨坊、石碾坊、造紙坊,水車,農(nóng)耕用具、生活用品、民間藝匠工具等幾個展廳。
(10)陶淵明紀(jì)念館該館占地面積98畝,建筑面積為1066平方米,建有陶淵明塑像、十二生肖石雕、淵明墓。
(11)崇文塔該塔自明天啟六年(1626)創(chuàng)基,康熙五十六年(1717)續(xù)建第6、7兩層,歷時91年才建成。塔為七層八面,樓閣式。磚石結(jié)構(gòu),塔高45.5米。每兩層間有腰檐與平臺,平臺面敷石板,各層每面均設(shè)有一門,門側(cè)飾以壁龕式小窗,上刻“崇文塔”和“光緒十九年重修”。該塔是宜豐的主要標(biāo)志。
五峰山,坐落于宜豐縣黃崗鄉(xiāng)境內(nèi)的五峰山凈覺寺(江西省宜豐縣黃崗鄉(xiāng)汪溪村)。有歸云、積翠、羅漢、月桂、拂巖五峰,俱稱幽勝。山中凈覺寺始建于南朝劉宋永初年間(420-422),距今1500余年,后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間(847-859),高僧常觀在此住持。唐宋時,這里僧眾云集,香火極盛。柳公權(quán)曾為該寺書額,黃庭堅(jiān)等有詠同詩,蘇轍嘗為寺僧撰塔銘并舍經(jīng)于寺。五峰山、洞山、黃檗山合稱“釋家三大祖庭”。山中峰奇瀑高,終年云蒸霧騰,古跡薈萃。
據(jù)宜豐佛史記載,五峰山為南朝開國皇帝劉裕(公元420—422年)御批敕建。唐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百丈寺懷海法師的高足常觀禪師與臨濟(jì)始祖希運(yùn)出師后,一個在黃檗山開揚(yáng)宗風(fēng),一個在五峰山-托缽。清朝初期(公元1663—1741年),臨濟(jì)三十二、三十六世孫煦杲照、慈念等重振受挫臨濟(jì)于五峰山林,擊鼓傳燈,為世人留下這佛教勝跡。
出宜豐黃崗集鎮(zhèn)折北朝西,轉(zhuǎn)瞬即入層巒疊嶂山林,公路沿途斗折,高低跌顛。到得汪溪村,只見五峰如掌,陰靜生涼,周邊山形宛如僧人的道帽峨冠,鳥驚山澗,泉掛梯田,風(fēng)嘯谷底。這便是五峰山。
五峰山就像許多高僧大德一樣,把自己對佛學(xué)的參悟和理解弘揚(yáng)于世,將勸人為善的旨意發(fā)展到了一種極致。途中的擷雪橋下,有一副《臥佛圖》,這是一塊五平方米見方的自然石壁,鐫刻在石壁上的佛像袒胸-、肘枕假睡、微笑微醉,好似一尊彌勒佛,又似一個烈日下鋤禾歸來在路邊小憩的農(nóng)夫。石壁的左側(cè)上方直書“臥佛”兩字,奔突而又靜定。常觀、希運(yùn)把佛融于“擔(dān)水挑柴”的勞作中,把人生的奢求轉(zhuǎn)化到了“貧而無怨,富而不驕”的悠然自得之中,這栩栩如生的石刻,散發(fā)著悠悠的人生況味。
來到凈覺寺的山門舊址前,這個1500余年前的“南北東西古道場”,褚墻黃瓦已經(jīng)蕩然無存。石碓位不抱怨、不執(zhí)著、不認(rèn)同世事的詩僧、畫僧和書僧,他將禪學(xué)融入了文、石磨、石墩、石缽、石缸散落在周邊數(shù)里山中田里,青草頑石并不和諧地躺在一起,給人以錯位的感覺。好在有一塊兩米來長、書有“凈覺禪林”的石匾,給游人的意緒稍予安慰。據(jù)說,這石匾上的字是凈覺寺住持術(shù)之中。山上還有兩座保留較好的古墓:一座是覆缽形的常觀禪師墓,建于唐咸通六年、臨濟(jì)宗三十二世孫煦杲照的手筆。章法從容,氣定神閑,與臨濟(jì)宗的機(jī)鋒峻烈大相徑庭,有史說煦杲照是學(xué)和藝(公元865年);一座是亭閣形的煦杲照大師墓,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應(yīng)該說這是兩座較高級別住持的.墳?zāi)?。看著沒落的凈覺寺,千年祖庭享譽(yù)與眼前感觀很是難以茍合,與某些一擲千金的人造景觀就更難媲美了,這樣一座千年禪寺,它的價值究竟有多大?
官山自然保護(hù)區(qū)是江西省建區(qū)最早的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之一。它位于贛西北九嶺山脈西段的宜豐、銅鼓兩縣境內(nèi),總面積11500.5公頃。保護(hù)區(qū)內(nèi)森林茂密,幽谷迭翠,奇峰崢嶸,怪石嵯峨,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景色宜人,既是野生動物棲息的王國,也是人們科考、游覽、度假、避暑及療養(yǎng)的好地方.
官山自然保護(hù)區(q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野生生物類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hù)區(qū)。區(qū)內(nèi)植被保存完好,不僅有參天古樹,還有奇花異草:不僅有清澈見底的涓涓溪水、悅耳動聽的幽谷泉聲,還有氣勢磅礴的吊洞山澗?飛瀑;成群的野雞、歡快的小鳥、活潑的獼猴,真是可愛無比。那陡俏的山峰和懸崖,千姿百態(tài)的怪石,更能激發(fā)攀登者和探險者的濃厚興趣。區(qū)內(nèi)山峰綿延起伏、云霧飄渺,常常讓游客有如臨仙境之感;石花尖的噴薄日出十分迷人,落霞美麗,常使游客留連忘返。
官山自然保護(hù)區(qū)是天然的公園,區(qū)內(nèi)有世界性四紀(jì)冰川遺跡及其遺留的原始森林,有“活化石”穗花杉群落,有古老木蘭科植物含笑群落,有遮天敝日的千畝麻櫟群落,有以奇石居稱的麻姑尖、石花尖、蓮花尖、雪花尖和羅漢尖等五人山峰;五馬奔槽,有五坡五谷直指官山蓮花尖,就象五匹俊馬在奔跑;還有百畝高山云錦杜鵑林、西河綠色走廊;雞公屋和龍坑觀鳥,白頸長尾雉和黃腹角雉的美麗身姿引人注目;東河保護(hù)站,獼猴與人和諧相處,樂不勝收;回龍臥子潭上波光粼粼,故事傳奇。徜徉在這個充滿神奇特色的綠色世界里,可以給游客以無限的情趣和遐想。
官山自然保護(hù)區(qū)不僅自然風(fēng)光迷人,人文歷史景觀也十分豐富。有許多景點(diǎn)既有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又有神奇的故事。如聚義廳、結(jié)拜亭、點(diǎn)將臺、五將祠、“天子李大鑾”石刻、李母墓、石棺材、九娘池、梳妝臺、眼十日池、問龍臥子潭、子母石等景點(diǎn)都是自然和歷史韻味的完美結(jié)合,也是當(dāng)年李人鑾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起義造反,敢于推翻明王朝統(tǒng)治的歷史見證。
官山自然保護(hù)區(qū)是科考的理想場所。區(qū)內(nèi)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高等植物2344種,脊椎動物300余種,昆蟲1600余種,其中珍稀植物主要有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穗花杉、銀鐘花、長柄雙花木、傘花木、香果樹、野大豆、花櫚木、凹葉厚樸、閩楠、毛紅椿等200余種;珍稀動物主要有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云豹、金錢豹、黑麂、金貓、大靈貓、小靈貓、獼猴、短尾猴、豺、白鷴、勺雞、仙八色鶇、小鴉鵑、鴛鴦、虎紋蛙、碩步甲等,再加上猛禽、蝴蝶及其他珍貴昆蟲,共有幾百種。
官山自然保護(hù)區(qū)屬國家重點(diǎn)公益林,也是省環(huán)境教育基地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不失為一科考旅游及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洞山是中國佛教曹洞宗祖庭,天下舉宗,曹洞宗弟子遍及世界,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鮮利嚴(yán)等和尚在洞山長住,使曹洞佛法徒入日本及朝鮮?,F(xiàn)在,曹洞弟子在日本就有千萬之眾,良價大師(公元835年)創(chuàng)立的曹洞佛法,傳揚(yáng)世界,良價于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唐懿宗敕以“悟本禪師”法號,圓寂后敕建“慧覺寶塔”建于洞山后山。
洞山,不但是佛教曹洞宗祖庭,且是一處集佛教文化、自然生態(tài)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景區(qū)原始森林內(nèi),古木參天、藤蔓環(huán)繞、獸走鳥躍、鳴泉飛瀑,景致美不勝收。景點(diǎn)20余處,有普利寺、價祖塔、蘇轍詩石刻、木魚石、七仙橋、千年羅漢松、石上楠、逢渠橋及夜舍山、紅米堝塔林、牛頭山塔林、經(jīng)坑塔林等多處佛塔林,雄偉的山門有已故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撲初老先生親題“洞山禪林”四個金字,洞山山清水美,代代出佳人,畫壁娘娘沐洞山溪泉,如芙蓉出水,深得皇帝寵幸,因此,洞山溪泉被譽(yù)為美容之神水。君到洞山來,看佛光、沐洞山之靈氣,定能逢兇化吉,遇難吉祥,事業(yè)發(fā)達(dá),事事順?biāo)?。普利禪寺:
始建于唐咸通中期,幾經(jīng)興廢,1988年重修。寺廟占地面積6806平方米,為曹洞宗祖庭。建有“大雄寶殿、昆靈殿、僧寮閣”等,總面積996.6平方米。價祖塔:即良價墓塔。唐咸通十年(869)良價圓寂,唐懿宗追封“悟本禪師”,葬于洞山普利寺后山,墓塔名慧覺。墓塔前護(hù)以砌石,有拜臺,石階可通行人。塔形古仆,六方,高3.2米,寶蓋寬1.2米。塔座兩層,底層六方,均刻忍冬花壺門,第二層各刻如意草、萬字、金錢、雙金錢。塔身上有楣,下有托,楣托刻仰覆蓮,角為六棱形。石柱中嵌石板,塔蓋傘形,有瓦垅,六角飄檐。塔剎3層:蓮瓣覆缽、相輪、寶珠。塔下面下端遺存“己丑敕建”、“師慧覺寶塔”9字。1983年省宗教事務(wù)部門曾撥款修復(fù)。木魚石:在夜合山麓,逢渠橋西南80米處。寬3.3米,高2.6米。一頭高隆,一頭低凹,形似木魚,叩擊頂端,發(fā)出響聲和木魚聲相似。上部有“響石”2字。
相傳良價在洞山廣為接引學(xué)徒,使世人紛紛信奉佛教,這可激怒了鐵拐李(屬道教)。他來到洞山要見主持,但不巧良價正在講經(jīng)論禪,不可騷擾。于是鐵拐李承殿外大聲喊叫,要良價出來回話。吵鬧聲驚動了良價大師,一出殿就認(rèn)出了來者,說:“原來是你這八百年的不死鬼!”鐵拐李接口道:“那么你就是五百年的敗家精,我要叫你今日就敗”。他當(dāng)即拋起鐵拐,良價見拐杖成一座山丘,直往頭上壓來,用佛指輕輕一彈,那山即被定隆在寺院右側(cè),成了“拐棍山”。有來無往非禮也,良價隨手將木魚擲了過去,鐵拐李見狀逃遁,木魚落在離寺一箭之地,化成“木魚石”。千年羅漢松:在普利寺前。高10米,樹冠約13米。主干雖僅存一小邊皮,不及原干的2/5,但卻枝繁葉茂。據(jù)《五燈會元》載,此松系青林師虔禪師所植。至1985年已有1100多年。當(dāng)時師虔曾作偈一首:長長三尺余,郁郁覆青草。不知何代人,得見此松老。(現(xiàn)已倒掉)銀瀑飛練:在逢渠橋上游的50米處,有一處近10米高的瀑布,水流跌落在直立的陡壁之下,形成了銀瀑飛練的勝景,真如“白練掛幽谷,銀簾抖玉珠”。每當(dāng)晴天的正午,陽光直射瀑面,映出一道七色彩虹,人們疑為“佛光”。夜合山塔林:有塔10座。建于1644-1766年間,所葬洞山普利寺30-36世住持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歸葬之墓塔。塔為(穴下卒)堵坡式,高2.3米,座寬1.2米,底座為金剛寶座式,下二層四方無花飾,第三層刻忍冬壺門。塔身圓柱體,上置蓮盤剎座,正反兩面都開門。后門下通石砌四方地宮,深3米,長寬各1.5米。塔門凸刻龕座與小碑。上刻“普同塔”3字。其余九塔是靈會承塔、比邱古松塔、履貞德塔、慧芳建塔、無極信塔、碧云珍塔、闐玄性塔、淑耀杲塔、自若真塔。
同安鄉(xiāng)洞山水口,有夜合石,上下兩塊疊起。相傳該石能晝夜開合,是洞山的關(guān)鎖,石下有“鹽井”。但因0僧盜鹽謀利,使自動啟閉的石關(guān)和自動冒鹽的鹽井失去靈性。
夜合靈跡傳說:在洞山山口狹窄處有兩塊層疊的巨石。相傳,這兩塊石頭原來分立山崖兩側(cè),象是兩扇大門,入夜時分自行關(guān)閉,雞鳴天曉又自行張開,故名“夜合石”。夜合石旁,有兩個石井,會自己流出油、冒出鹽來,供寺內(nèi)眾僧食用。后來,寺內(nèi)有個0僧假作雞啼,誆開石門,盜賣井中的油、鹽,井中從此干涸,夜合石也不再顯開合之靈。北宋時期,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到洞山游覽,在夜合石上題詩一首。此名“夜合靈跡”也就成了“新昌八景”之一。
位于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處。該橋建于宋紹圣五年(1098)。系同安張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與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積蓄捐資,為紀(jì)念良價禪師于此悟道而建的。此后,當(dāng)?shù)氐膹埨變尚杖硕∨d旺,人才輩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孫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內(nèi)無訴訟,故就有捐建洞山逢渠橋得福蔭之說。該橋拱券以7個縱向單券并列組成,每券花崗石11塊,77塊矩形石排成7列,組成承重拱板,每列縱向與橫向石縫皆相通。拱肩立有2個石雕武士為護(hù)橋神。橋全長15米,橋面寬4.7米,橋拱凈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屬陡拱。橋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橋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橋”三字,是當(dāng)時縣令錢鍪根據(jù)良價初來洞時,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題寫的。2002年10月在橋上建了仿古亭。七仙橋:
八洞神仙中的鐵拐李到洞山尋畔鬧事,沒討到便宜,回到眾仙前訴說。他們都不由得佩服良價禪師,覺得該助一臂之力,而不應(yīng)去拆臺。爾后,眾神仙飄蕩到洞山,見溪上無橋,便用神力在溪邊石崖上各取了一條長石,立時一座石橋架于溪上,當(dāng)時,只有鐵拐李不好意思前來。于是稱這座橋?yàn)槠呦蓸?。蘇轍游洞山詩刻:
同安鄉(xiāng)洞山水口,有夜合石,上下兩塊疊起。上層花崗石上,刻有北宋蘇轍《游洞山》詩:“古寺依山占幾峰,精廬仿佛類天宮。三年欲到官為礙,百里相望意自通。無事佛僧何處著,入群鳥獸不妨同。眼前簿領(lǐng)何時脫,一笑相看丈室中。”
二、洞山的旅游景點(diǎn)
逢渠橋西南80米處,崖畔上有一塊碩大的黑石,寬3.3米,高2.6米。一頭高隆,一頭低凹,以其形似木魚,叩擊頂端能發(fā)出剝剝之聲而得名。相傳,良價在洞山廣為接引學(xué)徒,使世人紛紛信奉佛教,這可激怒了鐵拐李(屬道教)。他來到洞山要見住持,但不巧良價正在講經(jīng)論禪,不可打擾。于是鐵拐李在殿外大聲喊叫,要良價出來回話。吵鬧聲驚動了良價大師,他一出殿就認(rèn)出了來者,說:原來是你這八百年的不死鬼!鐵拐李接口道:那么你就是五百年的敗家精,我要叫你今日就敗。他當(dāng)即拋起鐵拐,良價見拐杖化成一座山丘,直往頭上壓來,用佛指輕輕一彈,那山即被定降在寺院右側(cè),成了拐棍山。有來無往非禮也,良價隨手將木魚擲了過去,鐵拐李見狀逃遁,木魚落在離寺一箭之地,化成木魚石。
位于洞山百岸以上300米處。該橋建于宋紹圣五年(1098)。系同安張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與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積蓄捐資,為紀(jì)念良價禪師于此悟道而建立。此后,當(dāng)?shù)氐膹埨變尚杖硕∨d旺,人才輩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孫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內(nèi)無訴訟,故有捐建洞山逢渠橋得福蔭之說。該橋拱券以7個縱向單券并列組成,每券花崗石11塊,77塊矩形石排成7列,組成承重拱板,每列縱向與橫向石縫皆相通。拱肩立有2個石雕武士為護(hù)橋神。橋全長15米,橋面寬 4.7米,橋拱凈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屬陡拱。橋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橋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橋三字,是當(dāng)時縣令錢鍪根據(jù)良價初來洞時,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題寫的。2002年10月在橋上建了仿古亭。
唐代禪宗典籍。又名《洞山良價禪師事錄》、《悟本大師語錄》。唐代禪宗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之一洞山良價撰,明圓信、郭凝之編集?!段寮艺Z錄》之一。
曹洞宗是禪宗五家中又一流傳久遠(yuǎn)、影響甚大的宗派。洞山錄亦是作為禪宗經(jīng)典語錄而受到重視。本書記述洞山良價行實(shí)、機(jī)緣語句以及“五位君臣”等曹洞宗義,是了解曹洞宗風(fēng)的重要資料。
洞山錄版本亦有多種。日本慧印校訂的一卷本《洞山良價禪師語錄》,除經(jīng)文外增補(bǔ)了自誡、規(guī)戒和良價寫給母親的信《辭北堂書》、《后寄北堂書》等,并附錄其母回信。本書所選為明圓信、郭凝之所編的版本。一、師諱良價,會稽俞氏子,幼歲從師念《般若心經(jīng)》。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云:“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jīng)言無?”其師駭然異之云:“吾非汝師?!奔粗竿逍股蕉Y默禪師披剃,年二十一詣嵩山具戒。
二、游方首謁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南泉問眾云:“來日設(shè)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皆無對,師出對云:“待有伴即來?!蹦先疲骸按俗与m后生,其堪雕琢!”師云:“和尚莫壓良為賤?!?/p>
三、次參溈山,問云:“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溈山云:“阇黎莫記得么?”師云:“記得?!睖可皆疲骸叭暝嚺e一遍看!”師遂舉。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國佛云:“墻壁瓦礫是。”僧云:“墻壁瓦礫,豈不是無情?”國師云:“是?!鄙疲骸斑€解說法否?”國師云:“常說,熾然說,無間歇?!鄙疲骸澳臣诪樯趺床宦??”國師云:“汝自不聞,不可妨他聞?wù)咭??”僧云:“未審甚么人得聞?”國師云:“諸圣得聞?!鄙疲骸昂蜕羞€聞否?”國師云:“我不聞。”僧云:“和尚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國師云:“賴我不聞,我若聞,即齊于諸圣,汝即不聞我說法也!”僧云:“恁么則眾生無分去也!”國師云:“我為眾生說,不為諸圣說。”僧云:“眾生聞后如何?”國師云:“即非眾生?!鄙疲骸盁o情說法,據(jù)何典教?”國師云:“灼然!言不該典,非君于之所談。汝豈不見《華嚴(yán)經(jīng)》云:‘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師舉了。溈山云:“我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睅熢疲骸澳臣孜疵鳎驇熤甘?!”溈山豎起拂子云:“會么?”師云:“不會,請和尚說!”溈山云:“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師云:“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山云:“此去灃陵攸縣,石室相連,有云巖道人,若能擬草贍風(fēng),必為子之所重?!睅熢疲骸拔磳彺巳巳绾危俊睖可皆疲骸八麜柪仙骸畬W(xué)人欲奉師去時如何?’老僧對他道:‘直須絕滲漏始得?!溃骸€得不違師旨也無?’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這里!’”
四、師遂辭溈為山,徑造云巖,舉前因緣了,便問:“無情說法,甚么人得聞?”云巖云:“無情得聞?!睅熢疲骸昂蜕新劮??”云巖云:“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睅熢疲骸澳臣诪樯趺床宦劊俊痹茙r豎起拂子云:“還聞么?”師云:“不聞?!痹茙r云:“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師云:“無情說法,該何曲教?”云巖云:“豈不見《彌陀經(jīng)》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睅熡诖擞惺 D耸鲑试疲?/p>
五、師問云巖:“某甲有余習(xí)未盡。”云巖云:“汝曾作甚么來?”師云:“圣謗亦不為?!痹茙r云:“還歡喜也未?”師云:“歡喜則不無,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p>
六、師問云:“巖擬欲相見時如何?”云巖云:“問取通事舍人?!睅熢疲骸耙妴柎巍!痹茙r云:“向汝道什么?”
七、云巖作草鞋次,師近前云:“乞師眼睛得么?”云巖云:“汝底與阿誰去也?”師云:“良價無。”云巖云:“設(shè)有。汝向甚么處著?”師無語,云巖云:“乞眼睛底是眼否?”師云:“非眼?!痹茙r即喝出。
八、師辭云巖,云巖云:“甚么處去?”師云:“雖離和尚,未卜所止。”云巖云:“莫湖南去?”師云:“無?!痹疲骸澳?dú)w鄉(xiāng)去?”師云:“無?!痹疲骸霸缤韰s回!”師云:“待和尚有住處即來。”云:“自此一別,難得相見?!睅熢疲骸半y得不相見?!?/p>
九、臨行又問:“百年后,忽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只對?”云巖良久云:“只這是?!睅煶烈?,云巖云:“價阇黎,承當(dāng)個事,大須審細(xì)!”師猶涉疑,后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云:
十、他日因供養(yǎng)云巖真次,僧問:“先師道只這是,莫便是否?”師云:“是?!痹疲骸耙庵既绾危俊睅熢疲骸爱?dāng)時幾錯會先師意?!痹疲骸拔磳徬葞熯€知有也無?”師云:“若不知有,爭解恁么道?若知有,爭肯恁么道?”長慶棱云:“既知有,為甚么恁么道?”又云:“養(yǎng)子方知父慈。”
十一、師因云巖諱日營齋,僧問:“和尚于云巖處,得何指示?”師云:“雖在彼中,不蒙指示?!痹疲骸凹炔幻芍甘?,又用設(shè)齋作甚么?”師云:“爭敢違背他?”云:“和尚初見南泉,為甚么卻與云巖設(shè)齋?”師云:“我不重先師道德佛法,只重他不為我說破?!痹疲骸昂蜕袨橄葞熢O(shè)齋,還肯先師也無?”師云:“半肯半不肯?!痹疲骸盀樯趺床蝗希俊睅熢疲骸叭羧?,即孤負(fù)先師也?!?/p>
十二、師自唐大中末,于新豐山接誘學(xué)徒,厥后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權(quán)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萬品,橫抽寶劍,剪諸見之稠林;妙葉弘通,截萬端之穿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風(fēng),播于天下,故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洞曹宗”。
十三、云巖示眾云:“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師出問云:“他屋里有多少典籍?”云巖云:“一字也無。”師云:“爭得恁么多知?”云巖云:“日夜不曾眠?!睅熢疲骸皢栆欢问?,還得否?”云巖云:“道得,卻不道。”
十四、院主游石室回,云巖問:“汝去入到石室里許,為只恁么便回?”院主無對,師代云:“彼中已有人占了也?!痹茙r云:“汝更去作甚么?”師云:“不可人情斷絕去也?!?/p>
十五、云巖問一尼云:“汝?duì)斣诜??”尼云:“在?!痹茙r云:“年多少?”尼云:“年八十?!痹茙r云:“汝有個爺,不年八十,汝還知否?”尼云:“莫是恁么來者么?”云巖云:“猶是兒孫?!睅熢疲骸爸笔遣慌c么來者,亦是兒孫?!?/p>
十六、師參方到魯祖,禮拜起侍立,少頃而出,卻再入來,魯祖云:“只恁么,只恁么,所以如此?!睅熢疲骸按笥腥瞬豢?。”魯祖云:“作么取汝口辯?”師便禮拜,乃侍奉數(shù)月。
十七、僧問魯祖:“如何是不言言?”魯祖云:“汝口在甚么處?”僧云:“無口。”魯祖云:“將甚么吃飯?”僧無對,師代云:“他不餓,吃甚么飯?”
十八、師參南源,上法堂,南源云:“已相見了也?!睅煴阆氯?,明日卻上,問云:“昨日已蒙和尚慈悲,不知甚么處是與某甲已相見處?”南源云:“心心無間斷,流入于性海?!睅熢疲骸皫缀戏胚^。”
十九、師辭,南源云:“多學(xué)佛法,廣作利益!”師云:“多學(xué)佛法即不同,如何是廣作利益?”南源云:“一物莫違?!?/p>
二十、師到京兆,禮拜興平和尚,興平云:“莫禮老朽!”師云:“禮非老朽。”興平云:“非老朽者不受禮。”師云:“他亦不止。”
二十一、師卻問:“如何是古佛心?”興平云:“即汝心是?!睅熢疲骸半m然如此,猶是某甲疑處。”興平云:“若恁么,即問取木人去!”師云:“某甲有一句子,不借諸圣口。”興平云:“汝試道看?”師云:“不是某甲?!?/p>
二十二、師辭,興平云:“甚么處去?”師云:“么流無定止?!迸d平云:“法身么流,報身么流?!睅熢疲骸翱偛蛔鞔私?!”興平乃拊掌,保福展云:“洞山自是一家?!蹦藙e云:“覓得幾人?”
二十三、師與密師伯參百巖,百巖問:“甚處來?”師云:“湖南?!卑賻r云:“觀察使姓甚么?”師云:“不得姓?!卑賻r云:“名甚么?”師云:“不得名?!卑賻r云:“還治事也無!”師云:“自有郎幕在?!卑賻r云:“還出入也無?”師云:“不出入?!卑賻r云:“豈不出入?”師拂袖便出。百巖次早入,召二上座云:“昨日老僧對阇黎,一轉(zhuǎn)語不相契,一夜不安,今請阇黎別下一轉(zhuǎn)語,若愜老僧意,便開粥相伴過夏?!睅熢疲骸罢埡蜕袉?!”百巖云:“豈不出入?”師云:“太尊貴生?!卑賻r乃開粥同共過夏。
二十四、師與密師伯到龍山問訊,老僧云:“此山無路,阇黎從何處來?”師云:“無路且置,和尚從何而入?”老僧云:“我不從云水來?”師云:“和尚住此山多少時邪?”老僧云:“春秋不涉?!睅熢疲骸昂蜕邢茸??此山先住?”老僧云:“不知?!睅熢疲骸盀樯趺床恢??”老僧云:“我不從人天來?!睅熢疲骸昂蜕械煤蔚览肀阕〈松??”老僧云:“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絕消息?!睅熓季咄x禮拜。
二十五、師行腳時,會一官人云:“三祖《信心銘》,弟子擬注?!睅熢疲骸安庞惺欠?,紛然失心,作么生注?!狈ㄑ鄞疲骸绊ッ磩t弟子不注也?”
二十六、師初行腳時,路逢一婆擔(dān)水,師索水飲,婆云:“水不妨飲,婆有一問,須先問過,且道水具幾塵?”師云:“不具諸塵?!逼旁疲骸叭ィ⌒菸畚宜畵?dān)?!?/p>
二十七、師在泐潭,見初首座,有語云:“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思議?!睅熕靻栐疲骸胺鸾绲澜缂床粏?,只如說佛界道界底是甚么人?”初良久無對。師云:“何不速道!”初云:“爭即不得?!睅熢疲骸暗酪参丛?,說甚么爭即不得?!背鯚o對。師云:“佛之與道,俱是名言,何不引教?”初云:“教道甚么?”師云:“得意忘言?!背踉疲骸蔼q將教意向心頭作病在。”師云:“說佛界道界底病大?。 背跤譄o對,次日忽遷化,時稱師為問“殺首座價?!?/p>
二十八、師與神山密師伯過水,乃問:“過水事作么生?”神山云:“不濕腳。”師云:“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神山云:“爾又作么生?”師云:“腳不濕?!?/p>
(一作:師與神山渡水,師云:“莫錯下腳!”神山云:“錯即過不得也?!睅熢疲骸安诲e底事作么生?”神山云:“共長老過水。”)
二十九、師一日與神山鋤茶園,師擲下钁頭云:“我今日一點(diǎn)氣力也無。”神山云:“若無氣力,爭解恁么道?”師云:“汝將謂有氣力底是?”
三十、師與神山行次,忽見白兔走過,神山云:“俊哉!”師云:“作什么生?”神山云:“大似白衣拜相?!睅熢疲骸袄侠洗蟠螅鬟@個語話日本千葉景點(diǎn)?”神山云:“爾作么生?”師云:“積代簪纓,暫時落魄?!?/p>
三十一、神山把針次,師問云:“作甚么?”神山云:“把針?!睅熢疲骸鞍厌樖伦髅瓷??”神山去:“針針相似?!睅熢疲骸岸晖?,作這個語話,豈有與么工夫?”神山云:“長老又作么生?”師云:“如大地火發(fā)底道理?!?/p>
三十二、神山問師云:“智識所通,莫不游踐,徑截處乞師一言!”師云:“師伯意何得取功?”神山因斯頓覺,下語非常。后與師過獨(dú)木橋,師先過了,拈起木橋云:“過來?!鄙裆絾荆骸皟r阇黎!”師乃放下橋木。
三十三、師與神山行次,指路傍院云:“里面有人,說心說性。”神山云:“是誰?”師云:“被師伯一問,直得去死十分?!鄙裆皆疲骸罢f心說性底誰?”師云:“死中得活?!?/p>
三十四、師問雪峰:“從甚處來?”雪峰云:“天臺來?!睅熢疲骸胺逯钦叻瘢俊毖┓逶疲骸傲x存吃鐵棒有分。”日本必游景點(diǎn)
三十五、雪峰上問訊,師云:“入門來須有語,不得道早個入了也?!毖┓逶疲骸澳臣谉o口?!睅熢疲骸盁o口且從,還我眼來?”雪峰無語。云居膺別前語云:“待某甲有口即道?!遍L慶棱別云:“恁么則某甲謹(jǐn)退。”
三十六、雪峰搬柴次,乃于師面前拋下一束,師云:“重多少?”雪峰云:“盡大地人提不起?!睅熢疲骸盃幍玫竭@里?”雪峰無語。
三十七、師于扇上書“佛”字,云巖見,卻書“不”字,師又改作“非”字,雪峰見。乃一時除卻。
三十八、雪峰作飯頭,淘米次,師問:“淘沙去米?淘米去沙?”雪峰云:“沙米一時去?!睅熢疲骸按蟊姵詡€甚么?”雪遂覆卻米盆。師云:“據(jù)子因緣,合在德山?!?/p>
三十九、師。一日問雪峰:“作甚么來?”雪峰云:“斫槽來。”師云:“幾斧析成?!毖┓逶疲骸耙桓匠?。”師云:“猶是這邊事,那邊事作么生?”雪峰云:“直得無下手處。”師云:“猶是這邊事,那邊事作么生?”雪峰休去。
四十、雪峰辭師,師云:“子甚處去?”雪峰云:“歸嶺中去?!睅熢疲骸爱?dāng)時從甚么路出?”雪峰云:“從飛猿嶺出?!睅熢疲骸敖窕叵蛏趺绰啡ィ俊毖┓逶疲骸皬娘w猿嶺去?!睅熢疲骸坝幸蝗瞬粡娘w猿嶺去,子還識么?”雪峰云:“不識?!睅熢疲骸盀樯趺床蛔R?”雪峰云:“他無面目?!睅熢疲骸白蛹炔蛔R,爭知無面目?!毖┓鍩o對。
四十一、云居道膺來參,師問:“甚處來?”云居云:“翠微來?!睅熢疲骸按湮⒂泻窝跃涫就??”云居云:“翠微供養(yǎng)羅漢,某甲問:‘供養(yǎng)羅漢,羅漢還來否?’翠微云:‘爾每日瞳個甚么?’”師云:“實(shí)有此語否?”云居云:“有。”師云:“不虛參見作家來。”
四十二、師問云居:“汝名甚么?”云居云:“道膺?!睅熢疲骸跋蛏细溃 痹凭釉疲骸跋蛏霞床幻棱??!睅熢疲骸芭c老僧只對道吾的語一般?!?/p>
四十三、云居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阇黎他后有把茅蓋頭,忽有人問,如何只對?”云居云:“道膺罪過。”
四十四、師一日謂云居云:“吾聞,思大和尚生倭國作王,是否?”云居云:“若是恩大,佛亦不作。”師然之。
四十五、師問云居:“甚處去來?”云居云:“蹋山來?!睅熢疲骸澳莻€山堪???”云居云:“那個山不堪住?!睅熢疲骸绊ッ磩t國內(nèi)總被阇黎占卻?”云居云:“不然?!睅熢疲骸绊ッ磩t子得個入路?!痹凭釉疲骸盁o路?!睅熢疲骸叭魺o路,爭得與老僧相見?”云居云:“若有路,即與和尚隔山去也?”師乃云:“此子,已后千人萬人把不住去在?!?/p>
四十六、師因與云居渡水次,師問:“不深多少?”云居云:“不濕。”師云:“粗人?!痹凭釉疲骸罢垘煹?!”師云:“不干。”
四十七、云居一日作務(wù),誤劃殺蚯蚓,師云:“這個聻!”云居云:“他不死。”師云:“二祖往鄴州又作么生?”云居無對。
四十八、師問云居:“大闡提人,作五逆罪,孝養(yǎng)何在?”云居云:“始成孝養(yǎng)?!?/p>
四十九、師謂云居云:“昔南泉問講《彌勒下生經(jīng)》,僧云:‘彌勒甚么時下生?’僧云:‘現(xiàn)在天宮。當(dāng)來下生?!先疲骸焐蠠o彌勒,地上無彌勒?!痹凭与S舉而問云:“只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未審誰與安名日本大板景點(diǎn)?”師被問,直得禪床震動,乃云:“膺阇黎,吾在云巖,曾問老人,直得火爐震動,今日被子一問,直得通身汗流?!?/p>
五十、后云居結(jié)庵于三峰,經(jīng)旬不赴堂,師問:“子近日何不赴齋?”云居云:“每日自有天神送食?!睅熢疲骸拔覍⒅^汝是個人,猶作這個見解在,汝晚間來!”云居晚至,師召膺庵主,云居應(yīng)諾,師云:“不思善,不思惡,是甚么?”云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竟尋不見,如是三日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