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一、寧波有什么好玩的景點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AAAA級旅游區(qū)——溪口,位于寧波市西南40公里的奉化溪口鎮(zhèn),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靠雪竇山,水繞山環(huán),景色秀麗。近代這里又因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里而引世人矚目,是華東旅游主干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和“浙江十佳美景樂園”,深得旅游愛好者的青睞。
溪口-雪竇山景區(qū),處四明山東緣,奉化市西北部13公里,距寧波市區(qū)37公里。由溪口鎮(zhèn)、雪竇山及亭下湖3景區(qū)組成,面積32.6平方公里,1985年8月公布為省級18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
天一閣·月湖景區(qū)位于寧波市中心地段,由天一閣博物館與月湖兩大核心景區(qū)組成,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景區(qū)歷史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點50余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城名勝半歸湖。月湖水域面積9公頃,古稱西湖,亦曾稱鑒湖,歷為文人雅士薈萃之地,素有“浙東鄒魯”的美譽。
月湖初辟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唐太和七年(833年),鄮縣縣令王元暐筑它山堰將水引流至明州(寧波)城,潴日月二湖,解決旱澇與城中飲水,跳動了這座以水為魂的城市的脈搏,也翻開了月湖風雅的傳奇篇章。北宋慶歷七年(1047),王安石調任鄞縣知縣,于月湖延聘名儒“慶歷五先生”,興教重學,四明學風為之一振,浙東學術自此萌芽。
寧波北侖鳳凰山主題樂園是新一代高科技大型國際化主題樂園,位于東方大港——寧波北侖中心區(qū)。樂園一期投資近億美元、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采用目前世界上最新的設計理念,由美國頂尖游樂設計公司JRA設計,規(guī)劃出“世界廣場”、“魔幻村莊”、“鳳凰城堡”、“探險旅程”四個主題園區(qū),營造出“歡樂、時尚、驚喜、刺激”的游樂氛圍。
即浙東懸空大瀑布,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梁皇山景區(qū)內。浙東懸空大瀑布是梁宣帝在梁皇山屯兵時上山的必經之路。峽谷景色以瀑布群為主,氣勢恢弘。瀑布景區(qū)有神龜護駕、百類聽經、獼猴拜觀音、洗心潭、悶字瀑、孔雀瀑、彩虹瀑、七仙飛瀑等景觀。日本戰(zhàn)國景點
游客可以在此遠眺天門瀑布、心愿譚許下健康、愛情、事業(yè)心愿;也可登梁宣帝、徐霞客共同踩過的“上馬石”,祈禱好運連連;而在青云泉嬉戲玩耍,能感受人生跌宕曲折之感;百類聽經、洗心譚等景觀則讓人感受到幾許人生禪機。神龜護駕:當年,梁宣帝上山之時,因為山路難行,他選擇從溪流中走,可是水中的石頭爬滿青苔太滑了,他一個沒踩穩(wěn),摔進了水里,而此時上游的大石頭也紛紛滾落下來。
天宮莊園休閑旅游區(qū)是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隸屬寧波市鄞州區(qū)下應街道灣底村,地處寧波南郊,東臨東錢湖,北靠鄞州中心城區(qū),西接寧波高教園區(qū),距寧波市區(qū)僅五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是寧波著名的都市里的村莊。天宮莊園旅游開發(fā)的最大特色是“都市里的村莊”,其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二三次產業(yè)聯(lián)動發(fā)展,綠舊新樂協(xié)調開發(fā)。
天宮莊園是一個寓紅酒文化、蠶桑文化和寧波鄉(xiāng)村民俗文化,集休閑娛樂、鄉(xiāng)村生活體驗和四季田園觀光為一體的都市型休閑旅游區(qū)。莊園有桑園720畝,梨園110畝,葡萄園30畝,花卉林業(yè)400畝。
二、浙江天童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十景中以玲瓏天鑿最為著名?!岸刺鞏|諸峰,太白最居上,其中玲瓏巖,小有洞天曠。”(全祖望詩)。從寺右石砌步道進天童森林公園石牌樓,循石砌山徑拾級而上,沿途有聽濤亭、玲瓏洞、玲瓏巖、甲壽泉、甲壽坊、磐陀石、悟心洞、飛來峰、拜經臺、善財洞、觀音洞等景點,數步一景,峰回路轉,步步升高。玲瓏天鑿洞奇、石怪、峰險、玲瓏精巧,宛若天成,山坡上濃綠鎖幽,林木蔥郁,藤蕨遍生。登上飛來峰可鳥瞰東南群峰及天童寺全貌。石階盡處,攀巖可上太白峰頂,觀看天童森林公園蒼山如海的大自然景觀。此處是天童森林公園常綠闊葉林發(fā)育最成熟的地段,是理想的生態(tài)旅游和科普教學場所。
深徑回松為入寺松徑,從“優(yōu)虎亭”至“景倩亭”,全長1.5公里。高大參天的千年古松,故有“一路尋幽數碧峰,林蔭路轉忽聞鐘。到來坐聽濤聲壯,半是溪流半是松。”古詩贊譽。天童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以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古跡結合,形成了天童三關十景。三關,即萬松關、鐵蛇關、清關。十景為深徑回松、鳳崗修竹、玲瓏天鑿、太白云生、清關噴雪、雙池印景、西澗分鐘、東谷秋紅、平臺鋪月、南山晚翠。日本景點分布
萬松關:自少白嶺腳起,到天童寺門前,青松夾道,綿延十余里。
鐵蛇關:即少白嶺,這里有座“五佛鎮(zhèn)蟒”,傳說唐代會昌年間,天童寺高僧心鏡禪師用此塔鎮(zhèn)毒蟒。
清關:天童寺外萬工池畔的一座橋,有“清關噴雪”景觀。深徑回松:舊時自小白嶺起古松夾道,宋王安石有“二十里松影若城”稱。俗稱萬松關。小白嶺上建五佛鎮(zhèn)蟒塔,傳說有鐵蛇作祟,佛以石饅頭誘之,鎮(zhèn)于塔下,俗稱鐵蛇關。今嶺上偶可拾得石饅頭,珠冠形,徑約20厘米,外層白色,內為褚色物質,如餡。今嶺上塔猶存,重植古松徑一條,約10公里,有伏虎亭、古山門和景倩亭隱于松濤間。深徑兩側,世稱千年云松。
鳳崗修竹:寺東有青鳳崗,山腳幽徑,鳳尾修竹婆娑蔽空,傳說曾有鳳來儀,乃名。盛夏涉此,清涼沁人。
西澗分鐘:寺西有澗,又稱羅漢溝,苔滑林深,流水淙淙,有千年古藤鉤掛兩岸,稱羅漢藤。夜闌人靜,梵鐘鳴響,越澗至靈瓏巖,有回聲反傳,似兩岸各鳴鐘聲,地以澗分。
雙池印景:寺有內外萬工池,舊為放生池。池水清澈,游魚可數,碧瓦朱檐倒映池中,有入桂宮之佳趣,傳說曾有觀音現(xiàn)世于玲瓏巖,為雙池倒映,平添一層神奇色彩。
清關噴雪:清關橋引雙池水,溪流橫溢,瀑布飛濺,似雪噴涌,遂成勝景。傳說有青蛇盤亙,與萬松、鐵蛇合稱天童三關。
玲瓏天鑿:玲瓏巖為太白支脈,巖壁危立千仞,奇石嶙峋,古木蔥蘢,王安石游天童時于此聽猿啼。由寺西循徑而上,過六角亭、貞壽橋、甲壽泉、甲壽坊到盤陀石,扶醉步百級,即到玲瓏巖,上有觀音洞水月亭。
東谷秋紅:太白山東谷舊時楓林向晚,至深秋,葉紅如血,壅塞山谷,似霞似荼。四周青山中,裹挾紅楓,景色如畫。
太白生云:寺旁太白山為鄞東第一高峰,晨昏嵐靄繚繞;陰雨云霧如蒸,清風拂云,穿壑出岫,猶如青峰吐云,有漫舞鮫綃之姿。
南山晚翠:古山門前,有南山如屏,晴日黃昏,夕陽映照,翠色愈濃,其時游人乘興而歸,意外又見一景,別有一番滋味。
平臺鋪月:寺內藏經閣前有石砌曬經臺,開闊平坦,宛如玉臺,浩月臨空,青光鋪地,其實四圍重山迭屋厚重如寮,滿臺銀輝則突兀光明,幽境中別具一番圣潔。此外,唐代的獅子柏,明代的羅漢藤,似從天而降的覺磐石都各具特色,天趣自成,為名剎增添古色天聲。森林公園人文古跡較多,文化深厚,園內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彌陀寺三個名寺,這在全國,實屬罕見。天童寺、阿育王寺建筑雄偉,歷史悠久,有許多珍稀植物,在我國佛教界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東南亞和日本有相當影響。
天童寺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號稱“東南佛國”。為佛教禪宗五大名剎之一。天童寺傍山而筑,層層遞升,建筑宏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閣、御書樓、回光樓、返明樓、鐘樓、法堂、六草堂、戒堂、羅漢堂等20多幢古建筑群。原有殿堂、樓、閣、居、寮、軒30余幢,計999間,現(xiàn)存730間,占地7.64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88萬平方米。這里有宋狀元張孝祥的宋碑,有明崇禎年間鑄造的千僧鍋,有清朝順治、康熙、雍正皇帝的詔書、玉璽、御筆,有順治所賜的“鎏金藥師銅佛”,有羅漢堂石刻畫像,有本世紀三十年代鑄成的重達7.5噸并
鑄有81卷《華嚴經》的大鐘等。天童寺是佛教臨濟宗的重要門庭,是擁有800萬信徒的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在東南亞,尤其在日本影響很大,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過很大貢獻。阿育王寺為中國禪宗名剎。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所建。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聞名中外。
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由南而北次第升高,整座建筑以天王寺、大雄寺和舍利殿為中心,左右翼分,形如鳳凰展翅,氣勢雄偉。擁有殿堂、閣樓600多間。寺內完整地保存著建筑、繪畫、雕刻、園林、書法、碑刻等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和文化古跡。有《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撰《宸奎閣記》碑和宋狀元張久成撰寫的《妙喜泉銘》碑等。阿育王寺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唐天寶年間,鑒真第二次東渡日本未成,曾住在阿育王寺為高僧們講道授戒。
三、天童寺的景點介紹
少白嶺是去天童寺參觀游覽必經之地。少白嶺上建有五佛鎮(zhèn)蟒塔,俗稱少白塔。相傳唐會昌年間(841-846年)有巨蟒作崇,吞噬行人,心鏡禪師以石饅頭誘殺除害,鎮(zhèn)于塔下,故俗稱鐵蛇關。
是天童十景之一。從伏虎亭至景倩亭約1.5公里,深徑兩側,千年蒼松,直刺青天。南宋袁奎詩云:“太白峰前三十里,古松夾道奏竽笙;清輝秀色交相映,未羨山陰道上行。”
在寺東山腳幽徑旁,有一片翠綠竹林,遮蔽云天,山風起時,秀竹婆娑弄影。傳說曾有鳳來儀,故稱“鳳崗修竹”,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盛夏來此,清涼沁人。在此路上還有清關橋,山上之水匯聚于萬工池流經清關橋注入溪流中。每當大雨過后,橋下溪流飛濺,噴涌似雪團,與萬松、鐵蛇合稱“天童三關”。此處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稱“清關噴雪”。
是指天童寺前的內外兩個萬工池,舊為放生池。池水清澈,碧瓦朱墻倒映入池,更添佳趣,池上方有琵琶石,以足頓之,鏗鏘發(fā)音如琵琶聲。這也是“天童十景”之一,就是“雙池印景”。
天童寺掩映于茂林修竹間,群山環(huán)抱,古木參天。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東30公里的鄞縣東鄉(xiāng)太白山麓(現(xiàn)屬于寧波市鄞州區(qū)東吳鎮(zhèn)天童村境內),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天童寺
創(chuàng)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寧波東部地區(qū)最著名的兩大古代寺廟之一(另一座為阿育王寺)。僧人義興云游至南山之東谷,見此地山明水秀,遂結茅修持,當時有童子日奉薪水,臨辭時自稱是“太白金星”化身,受玉帝派遣前來護持。自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唐開元二十年(732年),法璇禪師建太白精舍,后人稱之為“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年),宗弼禪師將寺遷到太白峰下,即今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肅宗賜名為“天童玲瓏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敕賜“天壽寺”名。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賜“天童景德禪寺”額。寺僧惟白多次與神宗皇帝研討佛理,宋徽宗敕賜他“佛國禪師”稱號,并御書天童景德寺惟白續(xù)燈錄序。建炎三年(1129年),曹洞宗著名禪師正覺(1091—1157)住持,住山30年,弘傳曹洞宗教義,倡導“默照禪”。1134年,寺內修建容納千人僧堂,繼而擴大山門為佛閣,內供千佛。中建盧舍那閣,置五十三善智識像,稱“千佛閣”。寺內常住僧人上千,被稱為中興時期。淳熙十六年(1189年),日本僧人榮西本寺習禪,承臨濟法脈,回國后創(chuàng)立日本臨濟宗。宋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賜“太白名山”四字。紹興四年(1134年)虛庵禪師來寺住持,擴建千佛閣,高3層12丈,成為東南第一大殿。宋嘉定年間被列為“禪院五山”之第三山。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為江南諸剎所不及。
天童寺寺院殿堂順著山勢,由低漸高,從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羅漢堂,整個建筑梯級布局,錯落有致。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外萬工池、七塔苑、內萬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先覺堂、羅漢堂,均重檐歇山頂,筒瓦騎縫,并飾以鴟尾脊獸。天王殿、鐘樓、東禪堂等重建于1936年。天王殿高19.6米,寬31.77米,深23.64米,四天王總高7.77米,特高特大,為江南諸剎所不及?,F(xiàn)存佛殿為1635年(明崇禎八年)建,系寺內最古建筑,殿高21.5米,寬39米,深29.25米,殿內三世佛坐像3尊,總高13.5米,其中佛身高6.38米。迦葉、阿難侍立釋迦佛左右,兩翼為高約2米的十八羅漢坐像。三世佛后為海島觀音。法堂改建于1931年,上層為藏經樓,堂西為羅漢堂,內層高1.5米的十八羅漢石刻像碑,刀工精細,形象生動,傳說在水災時,這18羅漢拯救了此寺、。從天王殿到法堂,兩側有廡廊與配殿相連。中軸線西有佛祖殿、選佛場、禪場,后有東桂堂,又西為大鑒堂。中軸線東有鐘樓、御書樓、御碑亭等。登上臺階,從上面望去棗黑色的屋瓦像波浪一般伸展開來,煞是出色。寺內佛殿前有清順治帝書敬佛碑、康熙帝書名香清梵匾、雍正帝書慈云密布匾。寺內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安芏醋凇笔侨毡痉鸾讨匾蓜e之一,其開山祖師道元禪師曾在該寺參禪得法。日本“臨濟宗”始祖千光榮西,也曾來此參學,并從日本募大批百圍巨木,建成千佛閣。此外,日本一代繪畫巨匠雪舟和尚,還曾任過天童寺首座。以后代有日僧來此學禪。天童寺景區(qū)正在進行舊房拆遷和環(huán)境整治,這是景區(qū)多年來第一次進行大規(guī)模的整治。此后,寺院外圍綜合性的綠化、修路、布景等建設也將啟動,讓這個聞名海內外的“東南佛國”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旅游設施更加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