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一、周樹人和周作人為什么絕交
1、周樹人和周作人絕交直接原因是周作人的妻子。
2、周氏兄弟母親魯瑞曾對人說:“這樣要好的弟兄都忽然不和,弄得不能在一幢房子里住下去,這真出于我意料之外。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個道理來。我只記得:你們大先生對二太太當家,是有意見的,因為她排場太大,用錢沒有計劃,常常弄得家里入不敷出,要向別人去借,是不好的。”
3、許壽裳著《亡友魯迅印象記》,談及兄弟兩人的沖突,點明其中原委。文章寫道:魯迅對于兩弟非常友愛,因為居長,所有家務統(tǒng)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煩兩弟。
4、他對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還要重要,不惜犧牲自己的名利統(tǒng)統(tǒng)來讓給他。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癥的。她對于魯迅,外貌恭順,內懷忮忌。作人則心地糊涂,輕聽婦人之言,不加體察。
5、魯迅畢竟是偉大的,他受了種種誣蔑委屈,搬出了八道灣,又生了一場病,而對于作人和信子的事,日記上卻一字不提。這是筆者在他死后數(shù)個月,為的要趕撰年譜,翻閱他的日記才知道的。
6、舉家搬到北京后,八道灣從魯瑞改為羽太信子當家,兄弟掙錢一起花。魯迅除了留點零用錢外,絕大部分收入都交給羽太信子。
7、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氣憤地寫道:“沒想到八道灣從此成為羽太信子稱王享樂的一統(tǒng)天下。在生活上,她擺闊氣講排場,花錢如流水,毫無計劃。飯菜不合口味,就撤回廚房重做。
8、她才生了兩個子女,全家雇用的男女仆人少說也有六七個,還不算接送孩子上學的黃包車夫。孩子偶有傷風感冒,馬上要請日本醫(yī)生出診。日常用品自然都得買日本貨。
9、由于當時北平日本僑民很多,有日本人開的店鋪,市場上也日貨充斥,應該說想要什么有什么。但她仍不滿意,常常托親戚朋友在日本買了捎來。
10、因為在羽太信子眼里,日本的任何東西都比中國貨要好??傊?,錢的來源她不管,只圖花錢舒服痛快?!?/p>
11、對于太太的大手大腳,“周作人至少是默許的。他要的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有‘苦雨齋’里書桌的平靜,別的一概不問不聞。日本有趣景點
12、當然他對信子本來也不敢說個‘不’字”。周作人也曾經和羽太信子吵過,但羽太信子一旦裝死,他就立馬屈服軟了。
13、苦的只能是魯迅,兄弟兩人每月600多大洋(當時這不是小數(shù)目,相當于現(xiàn)在的6萬元)的薪水都不夠用,周作人又當甩手掌柜,只好魯迅四處借債。
14、魯迅曾和許廣平說過:“我總以為不計較自己,總該家庭和睦了吧,在八道灣的時候,我的薪水,全部交給二太太,連同周作人的在內,每月約有六百元,然而大小病都要請日本醫(yī)生來。
15、過日子又不節(jié)約,所以總是不夠用,要四處向朋友借,有時候借到手連忙持回家,就看見醫(yī)生的汽車從家里開出來了,我就想:我用黃包車運來,怎敵得過用汽車運走的呢?”
16、此景此情下,掙錢主力魯迅對花錢主力羽太信子很不滿意,有所微詞在所難免。
17、而羽太信子對魯迅呢?魯迅好友、與周作人在日本有過同住情誼的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中說:“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臺里性的。她對于魯迅,外貌恭順,內懷忮忌?!币虼耍斞概c羽太信子的矛盾沖突便不可避免。
二、魯迅為什么和周建人不和
1、魯迅原名叫周樹人,周作人和周建人都是魯迅的弟弟。說到周建人,無論如何也會提到他的兩個哥哥,即魯迅與周作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周家三兄弟常與同一時期的宋家三姐妹進行對比,從文化角度上來說,宋家三姐妹的在文學史上的影響遠遠不及周家三兄弟。
2、周建人和魯迅是一對親兄弟,但是倆人個性截然不同。周建人一生堅持獨立思考,雖然周建人生活在兩位哥哥的光環(huán)下,但是他敢于直面生活,敢于獨立表達出自己的思想。眾所周知,魯迅和周作人鬧僵了,倆人承諾老死不相往來。但是,魯迅和周建人關系還不錯,雖然沒有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但血濃于水的感情是無法割斷的。
3、周建人和魯迅的個性都很倔強,敢于直面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毛澤東曾說,魯迅骨頭最硬,面對各種言語攻擊時,魯迅依然以強盛的姿態(tài)來面對這些非議。周建人和魯迅一樣,骨子有一種不肯服輸?shù)木瘛V芙ㄈ嗽詫W成才,憑借努力好學的精神,開辟了自己一片天地,并在文學史上留下一席之地。最難得是,周建人和魯迅都在封建家庭出生,但是兄弟沒有被封建思想所荼毒,他們看清社會弊端,因新文學、新科學來拯救民族。從某一方面來說,周建人和魯迅都是新文學先驅者,他們?yōu)橐I了社會進步。
三、魯迅兄弟為什么失和甚至決裂
魯迅兄弟為失和甚至決裂說法眾多,此處僅列舉一兩種。
1、魯迅說的“其妻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凡捏造未圓處,則啟孟救正之”,應該就是周作人夫婦一方所述造成兄弟失和的直接原因。
2、1924年6月,兄弟關系惡化到頂點。6月11日,魯迅回八道灣去取回自己的書和一些器具,更嚴重的事態(tài)發(fā)生。日本櫻花景點
根據(jù)魯迅當天日記和在場目擊者的講述,他剛進西廂,周作人和妻子羽太信子就從屋里奔出,指著魯迅破口大罵,言辭污穢,不堪入耳;羽太信子又立即打電話喊來幾位親友,夫妻倆一唱一和,當眾痛罵魯迅。
罵到酣處,周作人拿起一尺高的獅形銅香爐向魯迅頭上砸去,幸虧別人接住攔開,才未擊中;而忍無可忍的魯迅也抓起一個陶瓦枕,擲向周作人。在眾人拉架勸解下,魯迅才得以拿了自己的東西離開。
到20世紀90年代,魯迅逐漸走下政治神壇,這一公案可以公開討論了。魯迅之子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中說:日本境港景點
“父親與周作人在東京求學的那個年代,日本的習俗,一般家庭沐浴,男子女子進進出出,相互都不回避。即是說,我們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中的所謂‘男女大防’,在日本并不那么在乎。直到臨近世紀末這風俗似乎還保持著,以致連我這樣年齡的人也曾親眼目睹過。
那是70年代,我去日本訪問,有一回上廁所,看見里面有女工在打掃,她對男士進來小解并不回避。我反倒不好意思,找到一間有門的馬桶去方便。
據(jù)上所述,再聯(lián)系當時周氏兄弟同住一院,相互出入對方的住處原是尋常事,在這種情況之下,偶有所見什么還值得大驚小怪嗎?退一步說,若父親存心要窺視,也毋需踏在花草雜陳的‘窗臺外’吧?”
兩人的說法,足以否定猜測和傳言。周氏兄弟失和之謎,依然籠罩在歷史的迷霧中。我們能確認的,只有周作人的滿心憤恨,和魯迅的徹骨悲涼;這中間,是一個叫羽太信子的日本女人。
家事成為公案,個人隱私成為研究破解的對象,這是名人的待遇,也是名人的代價。不知因深邃敏銳而靈魂永遠不能安息的魯迅,會以怎樣的目光看待后世對其家事的不休言說?日本明石景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魯迅兄弟失和內情